系所中心

道家道教研究中心

刘固盛:《老子集成》的文献价值

发布时间:2012-10-29

发布者:道家中心 编辑: 来源:道家道教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老子》,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自战国时期韩非子著《解老》、《喻老》以来,历代都有大量人士为之诠疏笺注,阐发玄旨,到元代时,“《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 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张与材序。]。自元以后,又有大批注本涌出,由此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老学,对中国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等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历代的老学书目,近现代以来有多位学者做过搜罗与辑录,如周云青《老子道德经书目考》、王重民《老子考》、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之“中国老子书目录”、丁魏《老学典籍考》等,但这些著作只涉及老子书目的基本情况,无法收录文献的全文,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出,历代大量的老学著作已经亡佚,完整保留至今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严灵峰出版了《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初编》、《续编》,为老学文献的保存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该书收录资料不全,没有标点,有的版本不够清晰,且印数较少,流传不广,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学术研究与文化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宗教事务局于2008年启动了“《老子集成》整理与编纂”项目,由银河娱乐官网8266c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具体承担,宗教文化出版社举全社之力组织编辑出版工作,历时3年有余,大型的道家文化丛书《老子集成》终于在2011年8月得以问世。《老子集成》的出版,对道家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对道家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该丛书主编熊铁基先生所言,“这项成果,在当代学术文化事业发展中一定会长久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老子集成·前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老子集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文献价值的角度谈谈个人的认识。一、老学文献之集大成 《老子集成》共15卷,1100万字,收录《老子》战国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傅奕校定古本、敦煌本、道藏本等重要版本,以及保留至今的自战国至1949年中国学者关于《老子》的各种注疏文献共计265种,其中有80余种是严灵峰所编《无求备斋老子集成》中没有的,包括50余种难得一见的孤本或善本,如吕知常《道德经讲义》、黄润玉《道德经附注》、田艺蘅《老子指归》、洪其道《道德经解》、印玄散人《老子尺木会旨》、释镇澄《道德经集解》、周如砥《道德经集义》、周宗建《道德经解》、郭子章《老子解》、董德宁《道德经本义》、潘静观《道德经妙门约》、王泰徵《檀山道德经颂》、黄元御《道德悬解》、刘一明《道德经会义》、黄传祁《道德经大义》、龚礼《道德经经纬》等等,堪称老学文献之集大成。有多个本子由于版本特别珍贵,所在图书馆不准复印拍照,乃专门派人抄录出来加以整理。 《老子集成》除收录一些重要的《老子》白文本以外,根据所定体例,只要能够搜罗到的注疏本也全部收入。注疏本既包括常见的本子,如河上注、王弼注之类,还包括下列特殊的版本:(1)敦煌本。如《老子想尔住》、顾欢《老子道德经注》、宋文明《老子义渊》、无名氏《道德经疏义》、无名氏《老子道德经传》、颜师古《玄言新纪明老部》、成玄英《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等。(2)辑佚本。有些《老子》注本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亡佚,但有学者进行了辑佚的工作,如严灵峰辑《老子节解》及程大昌《易老通言》,蒙文通辑王安石《老子注》,叶德辉辑叶梦得《老子解》,尹志华辑王雱《老子注》等,此次一并收入。(3)孤本善本。《老子集成》收入了50余种善本乃至孤本,这是该书的一大贡献。例如吕知常《道德经讲义》就十分难得。蒙文通先生在《道教史琐谈》一文中曾指出:“宋代注《老子》者至多,正统收入《道藏》亦富,其不收入而尚存于今者,以余所知,惟吕知常、范应元二家而已。”[ 《道教史琐谈》,《中国哲学》第四辑。]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见于“续古逸丛书”,《中华道藏》的整理者已经注意,《老子集成》亦自然收录该本;吕知常《道德经讲义》共计12卷,藏于国家图书馆,此次根据其微缩胶片抄录出来整理出版,则殊为不易。又如明释镇澄的《老子集解》,藏于南京图书馆,在抄录的过程中,发现书末有一题识,为近代精于版本目录学的南通人士冯雄于1941年5月1日所记:“右《老子道德经集解》二卷,明释镇澄撰。以浮图而注老氏之书,其旨盖在融通,亦以见佛法之广大。此书《明史·艺文志》及清《四库全书总目》俱未收,各家书目亦无著录者,三百年来孤本仅存,至可珍贵。”再如龚礼《道德经经纬》,全书81卷,近40万字,篇幅堪称老学史上单独注解之冠。龚礼为咸丰间道士,生平不详。其注解从《老子》每一个字的字形的细致分析入手,结合阴阳五行生化之理,反复诠释“道”的内涵。这种解释方式在老学史上前所未有,可谓龚礼的独创。该书仅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有藏,此次也是抄录出来加以整理。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这些珍贵本子的收入,大大提高了《老子集成》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二、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 《老子集成》为道家道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蒙文通先生曾说:“以儒家言之,秦汉至于明清二千余年,学术之变亦多,派别亦复纷歧,然决未有一派之中曾无人注六经者,于注经之家即足见各注之宗旨,于《经义考》求之,一部经学史略具于是也。至于道教,何独不然。未有一派之中而无人注《道德经》者,于此考之,而道教思想之源流派别发展变化亦略具于是也。”[ 《道教史琐谈》,《中国哲学》第四辑。]这仅是从道教的角度来说,便足见《老子集成》的资料价值。例如,顾欢《老子道德经注》、成玄英《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李荣《道德真经注》、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等,是研究重玄学的基本材料。陈致虚《道德经转语》、潘静观《道德经妙门约》、宋常星《道德经讲义》、刘一明《道德经会义》与《道德经要义》等,是研究全真道教义的重要文献。由于全真道教义的一个特点是“全老庄之真”,所以从全真道老学即可看出全真道的教义与思想精神,如对真常之道的解读,对无为思想的新诠,都反映出了全真道的立教宗旨及其教义教理的发展与变化。而自《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节解》以来,以养生方术注《老》成为道教的传统。道教人士解《老》与一般学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往往从信仰的角度或者实修的层面来理解《老子》,例如《老子节解》就是以道教之术解《老》的典型。南宋道士吕知常的《道德经讲义》则将丹道与老子思想联系起来,邓锜《道德真经三解》、程以宁《太上道德宝章翼》、陆西星《老子道德经玄览》、李西月《道德经注释》、黄裳《道德经讲义》等都是以内丹解《老》的代表作,这些老学文献均可视为道教丹经,它们为研究道教内丹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明清以来道教老学还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即出现了大量托名神仙解《老》的著作,如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经解》,吕真人注、顾锡畴解《道德经解》,纯阳吕仙撰、杨宗业校《道德经注》,纯阳子注、刘沅重刊《道德经解》,纯阳真人释义、牟允中校订《道德经释义》,纯阳吕仙衍义《道德经注释》,吕纯阳解、田润校《太上道德经》、孚佑帝君《太上道德经浅注》等等。这些著作所借托之神仙主要就是吕洞宾,八洞仙祖虽然是指八个神仙,但中心人物为孚佑帝君,仍然是吕洞宾。这些文献是研究明清以来道教民间化以及吕祖信仰发展演变的重要材料。 当然,《老子集成》的资料不仅仅局限于道教,而且还涉及到儒、释以及儒、释、道三教关系等诸多方面。如陆希声《道德真经传》、王安石《老子注》、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吕惠卿《道德真经传》、王雱《老子注》、程大昌《易老通言》、林希逸《道德真经口义》、吴澄《道德真经注》、焦竑《老子翼》、薛蕙《老子集解》、归有光《道德经评注》、朱得之《老子通义》、沈一贯《老子通》、姚鼐《老子章义》、易佩绅《老子解》、黄传祁《道德经大义》朱敦毅《道德经参互》、胡远濬《老子述义》、徐昂《道德经儒诠》等可视为以儒解《老》的代表;苏辙《老子解》、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白玉蟾《道德宝章》、李道纯《道德会元》、李贽《老子解》、释德清《道德经解》、释镇澄《道德经集解》、释德玉《道德经顺硃》、丁福保《老子道德经笺注》朱芾煌《老子述记》、杨文会《道德经发隐》等可视为以佛解《老》的代表。这些文献对了解儒、佛思想的发展以及道家道教与儒、佛之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过去一般重视唐代以前的《老子》注,对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近代的老学文献关注不够。《老子集成》的出版,为道家道教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值得学术界、宗教界加以重视。三、便于传播使用的规范文本 关于古籍整理,目前流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取影印的方式,一种是采取点校的方式。影印的优点在于保留了古籍的原貌,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即不利于当代人阅读,特别是一些不清晰的本子,普通读者是无法使用的。《老子集成》采取点校整理的方式,对原文加以规范的标点,采用繁体竖排的版式,既便于阅读流传,又相对保留了文本的古风古貌。参与《老子集成》整理的人员,全是本专业领域的教授、博士,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过硬的古籍整理能力,因此,本丛书的学术质量是有保证的。 《老子集成》的整理,在借鉴《中华道藏》、《儒藏》整理的一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具体的编纂体例。对于《正统道藏》所收《老子》及其注疏本,即以《道藏》本为底本;藏外的本子,则尽可能选择内容最完整、错误最少、校刻最精的版本作为底本。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校勘价值的版本作为校本,进行必要的校勘。对于原本中刻印不清或污损的文字,则尽可能根据他本校出,补充完整。所收每种书前,均由整理者撰写一篇简要的点校说明,介绍本书的名称、卷数、作者情况、基本内容、版本源流、底本出处、参校版本等。《老子集成》旨在为读者提供简明可靠的点校本,所以根据现行标点符号的用法,参考中华书局总编室印行的《古籍校点释例》,结合古籍整理的通例,对所有文本进行了规范化标点。 总之,《老子集成》力求做到收书全面,版本权威,点校规范,文字准确,既有益于学者进行专门的研究,又适合普通大众尤其是道家道教文化爱好者阅读使用,便于在社会上流传和推广。